主要岩浆的描述
①、花岗岩:颜色多为肉红色、粉红色及淡灰色等,由石英、正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全为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一般以岩基、岩株、岩脉等产出。花岗岩的抗压强度约为120~240MPa,普氏系数(见第三节)f=12~24。
②、流纹岩:一般为淡红色,亦有白色、浅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基质为隐晶质和玻璃质,流纹状结构,产状为岩流,属于酸性喷出岩。其抗压强度约为100~150MPa,f=10~15,易风化。
③、正长岩及正长斑岩:一般为淡红色或淡黄色,多数不含石英,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其它特征皆与花岗岩相同,自然界中它们很少有大规模的岩体,多呈岩脉产生。
④、粗面岩:一般为淡红色、浅褐黄色或浅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透长石或正长石,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产状多呈面积较大的岩流,因其表面很粗糙,故称粗面岩。
⑤、闪长岩:灰色或深灰色,以斜长石、角闪石为主,并有辉石、黑云母等。含石英者称为石英闪长石,多为小型岩基及岩床。闪长岩抗压强度约为200~250MPa,f=20~25。
⑥、安山岩及玢岩:安山岩是地壳上分布最广的喷出岩之一。有淡紫、浅绿、黑灰等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有时为角闪石及辉石,基质为隐晶质。其构造有块状、多孔状、杏仁状等。安山岩常为岩流产出。若在安山岩类岩石中见到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和高岭土成分时,为次生变化成的玢岩或安山玢岩。该类岩石抗压强度可达180~250MPa,f=18~25。
⑦、辉长岩:多为深色,主要成分为斜长石和辉石,少量黑云母及角闪石,显晶质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多为岩盘和岩基产出。
⑧、辉绿岩:多为暗紫、暗绿、灰绿等色。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斑晶为细小的斜长石或角闪石,基质为隐晶质,而且还常含有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及蛇纹石等次生矿物。常为气孔状、杏仁状或块状构造。多呈岩床或岩脉产出。
⑨、玄武岩:黑褐色。多为隐晶质结构或显微斑状结构。块状或气孔状构造。多为大面积的岩流产出。
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的抗压强度均超过200MPa,f20。
在岩浆岩中除上述几种岩石外,还有火山碎屑岩:例如火山集块岩(碎屑10cm)、火山角砾岩(碎屑为0.2~10cm)、凝灰岩(碎屑ヰ.2cm)。火山碎屑岩物质成分很复杂,构造上也往往具有气孔,故易透水、易风化,尤其是许多火山灰能风化成斑脱土(膨润土),整体稳定性较差。
1.1.2.2 沉积岩
(1)、矿物成分
沉积岩是地面上分布最广的岩石,约占陆地面积的75%。其矿物成分除石英、长石、云母外,还有方解石、白云石以及石膏和高岭土等。
(2)、结构
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砾质结构(由颗粒直径d2mm的卵砾组成,如砾岩);砂质结构(由d=2~0.05mm的砂粒组成,如砂岩);粉砂质结构(由d=0.05~0.005mm的粉砂粒组成,如粉砂岩);泥质结构(由dヰ.005mm的粘土矿物组成,如页岩)。按胶结物质成分分为硅质胶结(胶结坚固、硬度大、强度高、不易风化);钙质胶结(胶结致密,有一定强度);铁质胶结(较坚固、强度较高、但易水解和风化);碳质胶结(强度低、易风化、不稳定);泥质胶结(胶结极差,易水解和风化)。
(3)、构造
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层理。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或颜色等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显出成层的现象。这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升降及当时气候条件的变化使介质和沉积物发生改变形成的。其层理现象不仅是它区别于岩浆岩和部分变质岩的最直观最突出的标志,而且由于层理的存在,使其整体性变的更差。
常见的层理是水平层理(一层层互相平行的层理),有时亦见交错层理(一层层交互着的层理)。在层理面上有时还可见一些波痕、龟裂、雨痕等特殊的构造特征,有时在岩石中也可见到化石及一些结核体。这些都是沉积岩区别于其它岩类的标志。
(4)、主要类型及其识别
沉积岩主要岩石种类有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铁质砂岩、钙质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类─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岩盐、石膏、煤碳等。
沉积岩的识别方法是:第一步,首先根据其层理这一特殊特征,将其与岩浆岩和变质岩区别开来,然后根据沉积岩的结构确定其岩类;第二步再根据岩石中颗粒或胶结物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举石灰岩为例:首先发现其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滴盐酸猛烈起泡,结构为致密的化学结晶结构,则为石灰岩;若其中还含有硅质,则称硅质灰岩;若其中含有泥质,则叫泥质灰岩;若其中含有白云石颗粒,则叫白云质灰岩。